对于卖家而言,信用评价体系让其又爱又恨,这套体系能为之后的消费者指点迷津,但也会因一条差评功亏一篑。昨日记者获悉,有消费者质疑部分网商,对中差评采取拖延、关键词屏蔽等方式进行淡化。业内专家表示,网商对消费者评论的干涉由来已久,已成行业潜规则。
中差评被网店屏蔽
日前,据中国之声《新闻纵横》报道称,消费者在淘宝网购买商品后给予“中评”,但超过48小时后仍迟迟不生效,没有显示在网页上。而按照淘宝网的规定,为给买卖双方留出沟通时间,中评和差评会在48小时后生效。对此淘宝网客服相关人员解释称“因网络原因系统有滞后性”。
不久前,更有消费者在微博上控诉,给淘宝网卖家差评后遭到短信骚扰和恐吓。
部分网商会刻意屏蔽掉顾客的差评或提及商品有问题的评价。其中,消费者王女士向记者反映,她在百丽旗下鞋类B2C网站优购网上鞋城一次性购买了一双女鞋和一件运动衣,由于鞋的做工用料与真品相比有很大区别,于是她在评价该商品时提到了对其真假的质疑,但是这条评价却根本没有在网页上显示,而其他商品的评价则顺利“过关”。
昨日,淘宝网相关负责人对本报记者表示,对中评被延缓上传的事情并不知情,也没有给出可能造成此事的原因。
评价决定商家客源
对于卖家而言,挂在店铺页面上的“差评”犹如在百货商场门口天天堵门的索赔者,会把消费者硬生生地吓走。
据一位在淘宝上经营服装品类的卖家介绍,淘宝上一个差评造成的好评率损失,需要几十个好评才能弥补,且差评是“终身制”,影响销量。对于大型B2C商城而言,即便物流配送、售后服务等方面服务得再好,商品的真伪、质量存在问题,消费者也不会认可,所以把握住评价环节成为重中之重。
由于卖家对买家评价的重视程度已经近乎疯狂,也使得一些人借机发财。在记者所采访的13家网店全都遇到过恶意评价导致的勒索事件,勒索金额在10到20元不等。而日前在淘宝网上就曾出现多家专门帮忙修改中差评“提高口碑”的网店。将差评修改成好评或删除的价格从5元到几百元不等。这些店被曝光后已被淘宝强制下架。
评价体系真实性存利益阻力
网商设立评价体系本来是为了保障买家、卖家和平台方三方权益的手段,由于网络水军、恶意差评师等相关的职业出现,电商企业就将用户评价进行审核后再公布上线。
艾瑞分析师苏慧燕认为,很多电商负责人时常盯着用户的评价,但买卖双方的利益很难一致,评价系统众口难调。
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分析师表示,电商平台控制中差评是一个行业潜规则,多数电商平台都曾经做过。电商平台建设初期,会出现通过控制用户对商品的负面评价来拉动销售,这种信息不对称短期内能帮助电商提高销售,但从长期角度看其牺牲的是用户体验和自己的口碑。
另一位业内人士则表示,电商干预评价由来已久,目前通行的做法是,电商会把握一个合适的度,让差评保证在一个水平线下,需要相关部门对其交易行为进行监督规范。
|